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贸易动态  > 正文

策展的能量与引擎作用-全球快看

日期:2023-06-04 08:57: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资料图】

近日,“策展在中国”论坛于首届武汉双年展落下帷幕前得以举办,这次的主题是“策展与文化赋能”。作为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的品牌项目,本届论坛以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为起点,聚合来自全国的数十位专家共同探求艺术如何改善城市及乡村的样貌,艺术如何改变观看世界的方式,艺术如何校正人类前行的方向等问题,而策展的能量与其独具的引擎作用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记得今年年初,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曾针对全国美术馆建设热潮与此起彼伏的双年展做过一个提案,强调当下我们面对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文旅融合带来的新理念,近年来城乡兴建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各种双年展、大地艺术节等艺术活动可谓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美术馆前长长的人流,乡村里树立起的艺术新地标,的确令人兴奋。然而,我们也看到很多耗巨资投入的文化项目,以为可以建构品牌影响力,甚至吸引游客,继而拉动经济,但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热闹一阵,仅靠媒体的热炒及浅层的过度消费,很快就沉寂了。于是,我们也看到不少“僵尸博物馆”、荒芜的文化广场,以及只有“首届”的艺术活动、双年展。如何让文化引擎真正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创新的勇气与热情,更重要的是深入的调研、有效的规划、长期的战略、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有良好黏合度的观众群体。在这方面好的策划与好的展览就是催化剂。

针对这一问题,我有几点建议:首先是文化项目不仅仅是文化的事情,其本身是个综合体。越是在地性的项目,越需要国际的视野。前期的调研与规划需借助多方力量,多学科的前期参与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文化品牌不是装饰品,不可能一挥而就。其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是与时间相连接的。因此,不仅需要有独特的眼光、强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坚持长期主义。其三,文化项目应建立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譬如双年展,既不能成为政府单向投入的放礼花式的狂欢,也不能成为完成经济诉求的工具。因此,一个文化项目评价机制的科学性是保护艺术本体价值与规律、确定长期主义的理念、资金可持续投入以及各种回报的评估,是保证项目运转的基础。

以上种种,前期有个好的策划,从而建构一个好的艺术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以策展驱动双年展乃至整个城市的文旅项目,威尼斯双年展堪称范例。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年展快130年了,经历了一战、二战和多次经济危机,如今威尼斯双年展不仅在长期稳定的运营,还能保持活力,不断孵育出新的品牌,其文化与城市运营的深层机制都是一个值得探求的课题。

威尼斯双年展初创时其实也是节日性的活动,后来发展成类似博览会的性质,也会售卖一些作品,到今天则成为一个更倾向于文化和旅游的综合项目,能实现其今天的状态和地位,展览的策划起到了极大的驱动作用。威尼斯双年展被称作艺术界的“奥林匹克”。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是因为有国家馆和评奖制度,即金狮奖,吸引了代表各国的国家队来这里“比赛”。我做活动多年的体会是,最容易激起人类动能的两件事,一是节日,二是比赛,而威尼斯双年展正是融这两者于一身,通过搭平台、建制度,吸引各国参与,由此把自己的展览品牌建构成世界性的、每两年一次的对人类艺术发展状况的成果呈现。威尼斯双年展逐步成熟后,在绿园城堡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国家馆建筑,军械库展区许多国家在这里都有自己固定的长期租用的场地,甚至有些国家连布展人员都有长期住所。一年艺术展、一年建筑展,中间还穿插着电影展等等,频繁的艺术活动使得各国与威尼斯形成长期捆绑,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这些也变成了威尼斯重要且稳定的资源。这与很多国家的双年展不同,即并非单纯依靠国家投入或赞助,以及广告收入、门票收入、文创等。可以说,通过高水平的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在体系建构、品牌树立和维持热度等方面花了很大心血,通过搭平台、建制度,建立具有权威性、持续性、影响力的品牌。

“文化引擎”其实依托的就是策划。策划的“策”字在中文里有多种解释,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有三种:一、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二、激励,促进;三、计谋,主意,办法。故而,“策”不仅是驱动力,更需有如马鞭子上的刺,要有锋芒,要与众不同,要跳脱。策展对于艺术的生态乃至社会是一个服务行业,但其又是一个必须有创意的服务行业,有它实践性的一面,更有其精神化的一面。用好策展这一工具,不仅可以点亮一市一乡,更可以将软实力转化为硬道理。然而,这并不容易,需要摸准文化艺术的性格,懂得它的内在规律,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长期主义的理念,才能得到文化的真正红利。

(吴洪亮,作者系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标签:

推荐